“养鱼先养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问题在于怎样才能养好水?同样在做过滤,为什么有的人总养不好水,而有的人却养得很好?
我认为过滤是通过过滤系统对水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如排泄物、食物残渣等)进行处理的过程。氨、氮主要来源于鱼的排泄物,而其却又是鱼的致命杀手。氨、氮量的增高,会直接改变水中PH值,杀死水中的有益微生物,从而消耗了水中氧。因此所谓的过滤系统实质上就是要解决水中的氨、氮处理问题。
水中氨、氮的处理效果并不是由过滤材料的好坏所决定的。我曾依样画葫芦做了一个看上去不错的侧滤,可没想到鱼却三天两头生病,于是整天折腾治病救鱼,杀菌杀虫,装了一抽屉的药也无多大用处,最后一条都没能存活下来。究其原因,发现主缸和侧滤系统是相连的,其与过滤仓实际上还是在一个水体,当鱼的排泄物进入沉淀仓后因不可能随时进行清理而产生了大量的氨、氮,这样主缸的水实际上并未得到有效地处理,从而导致鱼大量死亡。
罪魁祸首找到后,我彻底放弃了测滤,改用5升的食用油桶另做了一个过滤,让进入过滤的水在过滤桶中让硝化菌充分处理后再回到主缸,这样水质就有了保障。此后,就算新进的鱼经过简单的转水流程再入缸,也没有发生过任何问题。由此总结:只要在过滤中让消化菌充分处理鱼的排泄物,不要让排泄物在主缸有分解生成氨、氮的机会,水的PH值就不会发生变化,没有滋生有害菌的温床,鱼自然也不会生病。
同理,池养的过滤也是如此。主池的水通过管道进入沉淀仓并存留下来,经抽水泵作用后被分解的水是回进不了主池,也就不能形成一个水体。当然鱼的排泄物就算发生分解也只是在沉淀仓进行,不会影响到主池。而沉淀池的定期拔管排水就是排出污物,减轻硝化菌的处理负担,从而保证了主池水质的稳定。那些有问题的池往往是因没有严格按照池养过滤的基本法则建设,而无关材料的大小与豪华程度。
相比较而言,缸养所出现的问题会比池养多,这是因为缸养是在极为有限的环境中,只能靠建立有效的过滤系统才能保持水质稳定。
而池养在建造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是按照建池基本法则的,过滤系统能真正起到过滤的效能,池子越大就越具有一定的自然处理能力。
所以在此建议:
1、缸养中的过滤必须和主缸分开,水泵的功率至少能做到在每小时可换一轮主缸的水;当鱼有问题时,应立即给大氧、停食,每天要慢慢地换1/5~1/4的水,千万要等鱼有了抵抗力并稳定下来之后再施药;
2、若是池养的鱼出现状况,必须先捞出病鱼,在有过滤的缸中静养,同时停食、加氧,决不能盲目地整池洒药。然后仔细检查过滤,解决根本上的问题。